这辈子再上网课我就是**——2024冬季学期课程吐槽

槽点太多以至于不知道从何谈起。

我还是太天真了。

秋季选课时,我天真地畅想着,为了成为对世界有用的人,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以及一个侦探),拥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清晰的逻辑,和巧舌如簧的口才应该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我选择辩论课的初衷。除开辩论,因为这学期本来打算要在申请一门犯罪学,但是因为学分超过了限度,所以没能如愿以尝,代价就是统计学只能选择网课。不过,既然统计学是申请经济学专业的前置要求,我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这门课程还是非常有用的。

因此,2024年冬季学期,我一共有三门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辩论,以及统计。非常好的开局。

以上,都是我最开始诚挚的想法。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目前已经在第五周,我直呼:“不好,上当了!”此话怎讲,请听我娓娓道来。

事情还是得从学校的学习制度讲起。我校采用的是学季制度,而其他大学普遍采用学年制度。也就是说,我一学年分成三个季度(如果夏季也选课的话就是四个季度),每个季度有19分的学分限制。根据课程的难度不同,学分在【1,5】分之间徘徊,极少数课程可能会高于5分,此处不细讲。所以,鉴于我选的课程难度普遍较高,所以分数高,任务重,一般一学期还是以三门课为主。问题在于,每个季度只有十周的长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需要上完其他大学一学年的内容,而这只是一个季度的课业任务,因此,我校的课程布置要不然1. 讲课效率极高,任务很难;2. 讲课效率极差,只讲核心概念。

以上就是我校的一些背景介绍。现在说回我的个人经验。

十周的时间,想要得到像其他大学生一样一学年的统计学和辩论经验,显然不太可能。因此,我这一学期的辩论课就将以辩论作为类似期末考试的内容,占总分的30%。试问,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辩论过的人,上课的时候就是在讲辩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辨析,接着是50分钟的练习课,这究竟能学到什么?我每次上完课都是一头雾水,“这怎么就支持论点了?”“这人说论点了?”“这人引用这个论据了?”“这尼玛有证据???”。最搞笑的是,小组讨论时,每个人拿着自己分析的框架和他人讨论,嘿,你猜怎么着,每个人的框架还都不一样。有可能这个证据在我这里作为论点出现,在他那里就成论据了,这我还能说什么?在我之前的日志(1月25日)里似乎提及过,我的期中考试莫名其妙的又变成满分了,我真是不理解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

对于辩论,我只是对于训练的稀缺而感到不满;对于统计,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对于网课,一般课程的强度不会太难。这节课似乎也一样,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教授每次录制的视频,总是讲不清楚核心概念?这位教授似乎把讲解这件事情当作了自娱自乐的事情,知识点都处于“如讲”的状态。你问我,她(应该是她)“讲”了吗?我只能回答,讲了,但你就是懂不了。我自认学习方面没有困难,但是这教授明明也在用英语,怎么就是讲不清楚一个概念呢?她喜欢先抛出一个概念,讲个例子,然后直接给你上公式。朋友,这公式哪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推的?这个定义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用?

我从未感觉如此绝望,每次看讲座的视频都如同在慢性自杀。我内心负能量的堆积只能通过上经济学的课加以排解。

我觉得单纯地读教科书都比看视频来得强,教科书写得可太好了,但要不是做题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书上没讲,而老师口头提到的内容,我根本就不想看视频。太费心神了。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树栖跟我提到的大学经历,我也算知道为什么大学生要划水了。不是不努力,而是想努力却摊上个这么个离谱的课。

我在这里也需要放一个Disclaimer来给自己叠个甲。本人声明,上不好辩论和统计,完全有可能是本人英语能力极为欠缺所导致的,和诸位老师无关,和学校课程布置无关。

果然,经济学以及数学(如果不考试的话)才是我的真正归属,每次上这些课的时候,内心都是快乐的,是充满斗志的。J’adore l’economie.

事已至此,也没有回头路了。还能怎么办,赶紧去看教科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