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DCEU。
十年昭华,弹指一瞬。无数的期待,尽化为齑粉。特意作文一篇,讨华纳,喷高层,以抒胸臆。
别了,DCEU。
我与DC
说到DC,我和它渊源已久。最早从点播电视上看到里夫超人开始,到现如今仍然时常翻阅DC漫画,幻想着自己是蝙蝠侠,带着虚构出来的愤怒奔跑,已经有15年了。这15年风风雨雨中,虽然因为课业和个人成长的问题,我和DC若即若离,但是红披风的超人、足智多谋的蝙蝠侠、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闪电侠等一众DC角色一直在我心底。我的死党“花”一定知道,我们在小学时曾上过一堂摄影课,而在我相机中留存的最早的照片,就是我手绘的正义联盟英雄们。虽然他们只是由简单地线条组成,缺乏合理的人体结构,也没有正确的透视关系(被老师笑话了,所以从此对绘画丧失了自信,这都是后话了)。我的朋友们也一定知道,我收藏过很多乐高小人,里头有不少DC的角色。我的朋友们也一定知道,我曾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传DC的英雄,并介绍他们的能力和世界观。这些都是简单平凡的证据,但对于那时的我而言,DC的英雄们就是塑造我内心正义观的模板。
DC最初对我而言,并非黑暗的,而是充满希望的。原因在于,里夫超人就像现在的话剧,摄影、布景、剧本、矛盾从艺术风格上来说并不是苦大仇深的,虽然有些角色的死亡确实让小时候的我痛心,但是里夫超人带来的希望完全可以磨灭这种残酷。瑞安·雷诺兹饰演的《绿灯侠》是我无意间在网络上发现的,在盗版网站上,我看完了整个电影。故事虽然有个令人恐惧的反派,但是绿灯军团的希望和本片的喜剧元素并没有让故事显得多么黑暗。再加上国内有很多仿制DC的漫画,里面利用DC的英雄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现在看来略有俗套的英雄故事,总体而言,DC在我的童年时期是乐观的,充满希望的。
《蝙蝠侠》系列令我对DC完全改观。这个英雄是悲情的,童年的创伤让他嫉恶如仇,固执,愤怒。他是恐惧的化身,他是敌人的梦魇。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我而言,这个完全不同于超人那光明磊落的形象激发了我对残酷、黑暗、恐惧、略带邪性的角色浓厚的兴趣。至此,我知道了,DC的故事是可以完全不同于漫威的。彼时《钢铁侠》也正热映,一众漫威角色火速占领市场,但是唯有《蝙蝠侠》真正地从骨子里抓住我的注意力。钢铁侠和蝙蝠侠的童年创伤雷同,但蝙蝠侠深入骨髓地愤怒让DC从先天上占领“深度”故事的优势,幸运的是,诺兰指导的现实主义《蝙蝠侠》忠实地表达了这一点。DC相比于漫威更有深度,这样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新希望
2013年6月,可能就在10年前的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部电影的介绍。那是DC的新作——《超人:钢铁之躯》。10年前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带来的变革,我只知道这个超人和我以前看过的都不一样,他的红内裤没有穿在外面。那天阳光明媚,我在店里的小桌上读着这份报纸,上面有着超人的服装,仔细看地话可以看到服装上的纹路。这个超人有一头微微卷曲的黑发,虎牙尖锐,笑起来有点诡异,再加上海报是他飞行时的姿态,哪怕再觉得诡异,那可是超人啊。中午吃完饭我就坐公交跑到医院对面的电影院观影。
从影院离开已是下午,对于新疆而言,还没到黄昏。我走在路上,神情有些恍惚。这就是超人,无与伦比。这个超人颠覆了我的认知,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飞行突破音障时气团在超人身边炸开的爆破声,这种力量感和速度感闻所未闻。每次飞行都伴随着音响炸开的声音,再加上拳拳到肉的打戏,我的兴奋无法抑制。我能感受到这个超人不止像以往一样带来希望,故事的表达有着一层更深的寓意,这是我从画面的色调以及表演推测出来的。
那时候,《超人:钢铁之躯》正好和冰红茶有合作,在回家的路上,我买了一瓶印有超人全身像的饮料,做活动的人送了我一个金色的挂坠——一个镀金的超人标志。我很熟悉超人的标志,这个“S”我根据漫画临摹过无数次,每个拐角、每个阴影、每个空隙,我都知道该怎么画。但是当我真正把电影的“S”捧在手心,这扁宽而富有优雅流线的形状攥住了我的内心。虽然新疆的天还没有到黄昏,但是下午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让镀金的标志光芒万丈。这个挂坠陪伴了我多年,而我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不幸丢掉了它。这可以算作我的一大遗憾。当时我只知道,DC要崛起了,这部电影正是DC新的希望,超越漫威指日可待。
陷入平庸
2023,DCEU项目启动已经有10年了。这十年间,影迷得到了什么呢?口碑平庸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被尾灯改得不伦不类的《正义联盟》,人设极度崩坏的《神奇女侠:1984》,还有其他一大堆想要“展现自我风格”的另类作品。如果让一个漫威粉丝回顾漫威的十年,有太多好作品。《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直到英雄集结成为《复仇者联盟》,每个角色铺垫让集结的情绪达到高潮。分支的个人故事在主体框架下合情合理,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故事应该发生的时间线。反观华纳,主动干涉DC导演,删改剧本,典型的门外汉指导专家。DC在这十年中产出了不少电影,(扎克导演)《超人:钢铁之躯》、(扎克导演)《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自杀小队》、(扎克编剧、制片)《神奇女侠》、(尾灯版)《正义联盟》、《海王》、《雷霆沙赞!》、《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神奇女侠:1984》、《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X特遣队:全员集结》、《和平使者》(剧集)、《黑亚当》、《雷霆沙赞!众神之怒》、《闪电侠》,以及待定的《海王2》和《蓝甲虫》,除开剧集剩下的电影除了扎克·施耐德参与制作的电影,以及温子仁导演的《海王》,究竟有哪部作品叫好又叫座?寥寥无几。
高层短视(言辞激烈,不喜请略过。)
DCEU本是扎克·施耐德负责的项目,他作为DC漫画粉丝对于这些英雄自然有着自己宏大的构想。根据扎克原本的规划,整个DCEU的规划应该是超人打头阵,超人2引入蝙蝠侠的彩蛋,《自杀小队》中由《正义联盟》的boss荒原狼引出宇宙的征服者达克赛德。而我们影迷得到了什么?《超人:钢铁之躯》的票房失利让华纳高层开始介入,原本规划的战略布局直接被砍,让超人和蝙蝠侠这个名声响遍全美的英雄直接对打,这部电影作为超人后传,正义联盟前传要承担什么作用?相当于扎导需要用这一部电影完成漫威在《复仇者联盟》前规划的所有个人电影,我们可不可以说扎导做到了?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看的不是华纳的介入版本。没错,华纳因为一次票房的失利,就擅自改变电影宇宙的规划,在扎克·施耐德拍好了长达183分钟的终极剪辑版时,华纳硬生生砍掉了对剧情推进而言最重要的30分钟。没有这30分钟,反派的动机可谓稀里糊涂,对观众而言,整个故事只剩下了两个角色互殴,最后重归于好。华纳啊华纳,你是迫不及待地想从我这里把你妈抢走。我从没见过一个系列电影可以因为导演和高层意见不合从而几乎每一部都有导剪版。如果能把扎克·施耐德原本拍的作品上映,那口碑将完全逆转。
因为华纳的介入,扎克·施耐德又得改变对DC世界的规划,因为《蝙蝠侠大战超人》已经引出了将要集结的英雄,现在急需引出一个统一世界观下的反派。按照时间线来说,此时正好是《自杀小队》,那么原本的反派荒原狼上哪儿去了?没错!NMD跑到尾灯的《正义联盟》当BOSS了。诸位看过《自杀小队》吗?这个自杀小队是DC宇宙经典的反英雄团队。片中的小丑、哈利·奎茵、死射,甚至客串的蝙蝠侠,最后都可以被合理的由同一个强有力的反派——荒原狼聚在一起,面对这种巨大危机,合理引入正义联盟的世界。可是华纳!啊,你怎么这么无耻啊!我恨你短视,恨你贪婪!片尾最后整出来的BOSS莫名其妙,蝙蝠侠的客串没有后续,整个全球性危机没有波澜,尼玛这是整到平行宇宙去了是吧!啊?系列电影本应该像台阶一样,一步一步推动观众达到英雄集结时的情绪共鸣,结果呢?这个走到平行宇宙的台阶直接让观众走上天台了是吧?
因此,《正义联盟》,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如叫它《争议联盟》好了。拍到一半,扎克·施耐德的女儿自杀身亡,扎克遗憾退出。DC招来漫威《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乔斯·韦登来拍,你妈,坐了导演这位子就别指望别人不骂你这烂片。诸位如果不知道我再说什么,只需要看看《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片长4小时),这部本应该在2016年上映的,更加合理的,被剪成2-3小时都可以的院线大片,因为尼玛华纳换了个导演,人设极度崩塌。超人,胡子cgi剃掉,像是嘴巴打了马赛克。蝙蝠侠,你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里的智慧和冷静在哪里?去看看游戏《不义联盟》的过场动画好吗?去看看DC动漫《正义联盟:战争》或者其他新52世界的动画学学,好吗?钢骨,你他妈哪里跑出来的?闪电侠,你笑话讲不完了是不是?人质都他妈被处决了你还在那里扯,对,还有,你丫的还我神奇女侠清白。还有你,海王。干啥啥不行,内斗第一名是吧?什么鬼?黑犀侠?众所周知,我骂的不是角色,而是傻卵编剧和导演拍出的狗屎玩意儿。你们(尤指韦登)真觉得漫威里搞笑的合家欢段子放到DC的背景就实用了是吧?啊?这里除了超人都是尼玛地球上出生的,和人类社会经过了长久的接触的,有人性的英雄角色。他们每个人都身经百战,救人无数。或许有的角色天性就是有趣搞笑(闪电侠),但你真以为他们都是阿斯加德来的是吧?漫威里的部分内容为什么搞笑?要么是雷神因为文化冲突产生的笑点,或是严肃认真的角色偶尔认真地吐槽。韦登他只能想到这种挽救局面的方式,尼玛华纳呢?自家角色什么个经历,什么个性格你他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我就没见过灭自家角色威风的事儿。合着你是DC的干爹,漫威亲爹。
要我举个例子?看看蝙蝠侠。为了杀掉超人,他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里那愤怒的目光你们都忘了吗?为了这个计划,他锻炼、抢氪石、造战甲、设陷阱;《正义联盟》呢?超人刚复活,他尼玛毫无防备地走上前直接让超人按着打,后面还来一句吐槽《蝙蝠侠大战超人》的台词,“哦,我肯定是流血了。”(《蝙蝠侠大战超人》蝙蝠侠对超人台词:告诉我,你会流血吗?你会的。Tell me, will you bleed? You will.)再说说大战前夕,战备室里搞笑;战场上,闪电侠比赛救人搞笑,我去你妈的华纳。
看看《正义联盟》后面的作品,都是“去扎化”运动的产物,像除四旧一样,把扎克·施耐德留下的一切抹灭。《海王》,作为《正义联盟》世界观下的作品,拿到了11亿的票房,DC一哥。配乐、服化道、色调、故事都很不错,虽然让人遗憾的是本片世界观本来是和扎导《正义联盟》联动的,无奈只能妥协。夸完了,看看后面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吧!
《雷霆沙赞!》本身是《正义联盟》的重要成员,引入了希腊诸神,甚至可以引入DC的魔幻大陆,开辟DC的“哈利·波特”,现在呢?小孩演员苦大仇深,心思成熟。获得神力后的沙赞活脱脱成了成人智障。啊,我悟了。这就是所罗门的智慧啊!所罗门毕竟是古代人,无法理解现代人的社会压力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显得格格不入,原来如此!那不如把华纳送到过去给所罗门陪葬吧!所罗门王,我把污蔑你的华纳献祭给你!
《猛禽小队》碰上美国女权运动,没什么好说的。抱政治因素大腿却还能拍出这种明显是物化女权的电影,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女性权益到你这儿就成了靠打击男性下体的过家家了呗。女性权益是女性的独立和解放,一定要靠男性衬托这和持续物化女性有什么区别?典型的蹭热度都蹭不好。对,再看看导演是谁。阎羽茜,你丫谁啊。导演过《海上浮城》之外没有导演过别的作品了。美籍华裔,美式思维洗脑下的独立女性。我求求你,如果你不是反串黑,这女性权益的作品别搞成过家家好吗?导演想发声,却只能产出这种既没观感又没逻辑的东西。哈利·奎茵这个被小丑玩弄而后抛弃,但最后又独立生存在哥谭泥沼中的魅力人物,能和其他大反派过招的人,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神奇女侠1984》,盖尔·加朵,我好爱你。但是,神奇女侠是什么人?是亚马逊战士,是参加无数战争数千年只为寻找阿瑞斯踪迹的战士,是提着三个人头和其他战士们合照的女武神,看看在1984的窘境吧!最后竟然靠爱来感化。不如改名叫做《神奇圣母》得了。华纳,我希望等你被我摁在地上摩擦的时候也能试着用爱感化我,看我揍不揍你就完事儿了。
《黑亚当》,献祭了只有粉丝才懂的命运博士,没有铺垫,没有人物经历,只是一个注定要离开的角色,真的觉得对路人很有吸引力吗?(还我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命运博士)超人作为彩蛋出现了,但是这些世界和主世界已经全无关系,哪怕他们本应该产生关联。
《闪电侠》,套用了漫画《闪点行动》的故事,很方便地帮助DC清理了扎克·施耐德的宇宙规划,让一切重启,给DCEU一个风光大葬。
这期间有很多丑闻(演员的、高层的),有很多规划欠缺的地方。套用一个UP主的话,并不是说只有扎克·施耐德能拍好的超英电影,而是只有扎克·施耐德对DC有着完整的规划。而这一切都被华纳短视重利的高层毁灭了。DC的对手从来不是漫威,而是上司华纳。
作品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
或许我们不应该否认,一部作品拍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高额的票房回馈。如果有收益,公司会继续拍摄。这是作品天生的经济属性,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商品。然而,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一点,世界上并没有单纯的事物,每一个物品都有多个维度的属性。电影,在商业上带有不可剥夺的经济属性,但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是文化属性的承载品。每一部电影都或多或少承载着参与电影制作的导演、演员、编剧这些人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对他们塑造的世界的看法。
相比于经济属性,作品的文化属性对世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它的影响潜移默化,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沉淀,好的作品经过时间的侵蚀仍然坚不可摧,而没有精神内核的作品则在风中侵蚀成灰。通常来讲,那些有着高经济成就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核,而这个精神内核和大部分观众心底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达成了共识,从而塑造了影史的一个又一个经典。
哪怕文化属性对世界的影响更加深远,一部作品也需要各种机缘巧合才能达成它本身应有的成就。一部好的电影只靠口碑,而不凭借宣传物料,影响力终究是有限的。一部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作品,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文化属性,票房的结果终将是惨淡的。或许有一些暗地里的操作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但长久而言,这些作品都无法承受时间的考验。
对于DCEU的作品,人物属性本身的基调,再加上诺兰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已经固化了DC深刻黑暗的特征。作为对很多社会议题都有深入探讨的DC而言,对于文化属性的关注本应该远远超出经济属性。《超人:钢铁之躯》对绝对力量的恐惧,《蝙蝠侠大战超人》中偏执的1%主义和绝对力量的抗衡,时间已经证明,这些内容经历住了时间的磨砺。而根据这个世界观达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的高潮《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更是在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双丰收。经济上,这个从没有登陆院线的电影,打破了各大租赁公司的电影租借记录。时长上,这个4个小时的超英巨制,并没有成为观影的阻碍,甚至让众多影迷感叹没有满足。文化上,这一部巨制达成的轰动效应,漫威四部《复仇者联盟》才勉强够格。这原因是有根据的。2016年,院线版《正义联盟》终结,影迷们大感失望。从此,耗时3年的“Release Snyder’s Cut”,俗称“导剪”运动从美国开始,在亚文化圈层冲击全球。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全球重要超英电影市场的影迷们,都为这个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诸位恐怕很难想象世界会有这么一部电影,它不是制片公司的规划,而是诞生自粉丝对制片公司的施压。这3年,导剪版《正义联盟》跌跌撞撞地从胚胎发育,长成落地。片长4个小时一刀未剪,这是扎克·施耐德最后的离别作,给影迷们留下的最后的礼物。
为什么我们需要把注意力从经济属性上移开?因为一个物品的经济属性是自发诞生的,是在人类构建的市场交互中自然而然达成的,它本身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对未来现实产生影响的变量,这个数值没有思考,没有结果,没有原因。而文化属性则不同,它不受经济因素的制裁,它也不受时间的影响,它是一个时代在历史上留下的残影,是人类文明在二维空间留下的回声,而它又重新反哺三维空间。从大格局来讲,导剪版《正义联盟》这样一个无法立刻用数值衡量的作品,它的文化属性被这3年的导剪运动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自发的运动,导演的坚持,演员的付出,难道不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现实写照?难道不是抵抗资本集团的第一枪?对于微观而言,一部作品对个人的文化冲击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心灵上的震撼。一个人会喜欢一部作品,会痴迷角色的故事,会畅想故事的未来,思绪会超越影片的时长,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对我而言,导剪版《正义联盟》就是这样一个作品。它的故事在我心里没有结局,人物的生命在我的思维里继续延续,我在现实中不过是一具血肉之躯,但电影中的角色时时刻刻成为我在现实中的投影。我会和蝙蝠侠共享对绝对力量的怀疑,对灾祸的无力而感到的愤怒;我也会和超人共同享受阳光之下带来的新生希望。
根本上说,每一个“我”对导剪版《正义联盟》的喜爱,汇聚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化洪流,这样的洪流中,自然会产出“导剪运动”。这股洪流就是我们愤怒的写照,这也是我们悲伤的象征。陪伴我们10年的DCEU,本可以有更加光辉的结局,而我们的一切热枕,在高层的眼中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一个数值。这种眼睁睁看着心爱之物被人蹂躏,甚至可以直接抛弃的屈辱感,这正是我们愤怒的核心。影视公司本应该注意到他们的社会责任,但是他们却用我们心爱的作品榨取我们的财富,并且把我们的珍爱视作攫取更多财富的障碍。
时代特性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任何无法娱乐大众的事物都应该被消灭。思想是犯罪,深刻是无聊。只要能娱乐,无论是粗俗的搞笑段子,还是滥俗的娱乐剧情,只要它可以让人们笑一笑,这就是好作品。商业化的时代,什么是“好的”产生了新的异化。以市场为主导就意味着人性精神不再重要,符合市场选择才是正确的。
别了,DCEU。
我曾钟爱的DC不是这样的。它可以熟练驾驭深刻的话题,也可以掌握搞笑的尺度。它曾用一个角色唤起民族精神,也曾用一部作品倡导自由思想。现在的DC,俨然被社会裹挟。曾经的哪些思想家已经离开,新上任的,受到异化教育的,以财富为主导的“新人类”登上文化传播的席位,我们这种旧世界的残党,下场很明显。
别了,DCEU。感谢你为我塑造的正义观,感谢给我带来的震撼。事已至此,你已经给出最好的答复。“Make your own future, make you own past. It’s all right now.”
别了,DC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