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学会第三十一届研讨会·第一次会议感想

今日,徐瑾他参加了犯罪学学会三十周年暨第三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一天下来,收获良多。前辈们对青年学者的关怀让人振奋,前沿问题的方向也让人充满动力。徐瑾他觉得这条路正是他想要的。

11月18日,开幕式

预定本次会议持续两天,今日上午是简单的开幕式以及新的领导班子选举。期间,童建民副检察长就学会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做了总纲领性质的报告。他强调:

  1. 犯罪学因其极强的政治性和业务性,要围绕党的治理方针进行研究,根据党的方针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和两个确立(徐瑾:当然,我是不理解维护哪两个,确立哪两个。我猜测是维护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后续的查阅研究)。
  2. 发挥犯罪学的智库作用,促进犯罪的治理。因为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暴力犯罪呈下降趋势,然而,电信诈骗、经济欺诈等新型犯罪活动逐年上升。犯罪学应助推高水平犯罪研究与整治,围绕国家安全构建总体安全观念。
  3. 深化学科建设,构建学术话语体系,拥有学术自信。为治理犯罪提供中国智慧。学术研究要扎根中国,借鉴外国经验,结合实践与理论,学术机构和国家机关相互合作。

接着,会长万春同志做了开幕致辞,对于学会未来的研究方向,向童检察长做了回应。学会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 着眼新时代安全格局,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1. 根据总体安全观(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太空安全,数据安全等)进行专题研究,围绕犯罪现象、方法、表现、治理进行研究。
    2.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2. 打破学科壁垒。
    1. 自始至终,犯罪学学科归属较为模糊。传统观念上,犯罪学是法学学科,但是也采用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随着国家新文科建设,倡议高校借此机会,建立犯罪学研究博士学位点,从不同专业吸取经验。
  3. 新智库建设,人才智囊培养。

上午,开幕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领导小组换届。徐瑾作为一个边缘人物,虽然没有投票权,但仍然有参与权。他看着理事们选举出新一任会长,副会长等工作人员,还是蛮有意思的,毕竟,徐瑾他意识到,未来想要成为某个项目的领导人或负责人,在这种投票的场合一定需要人脉优势。

选举结束后,由北大法学院教授赵国玲教授宣布名单,由当选会长万春进行发言。

11月18日,第一次会议

线上会议似乎有短时的延迟,导致前期内容没有听到。

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总结与展望

学会著作出版结果可观

正逢犯罪学学会建立三十周年,学会也发布了《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以及大量青年学者论丛的著作。尤其是在近些年,学会的资源大量向青年学者倾斜。考虑到青年学者晋升、科研指标压力大,且没有相应的期刊刊载学术成果,2021年4月14日,学会启动了青年学者论丛,致力于先进的犯罪现象、原因、和惩治的研究。因为充沛的经济资源,学会对于青年学者的鼓励和支持重大。

接下来,由华东政法大学的教授(徐瑾:抱歉,我没听清楚名字。)向诸位同仁介绍第四期《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的制作。

一:从背景上讲,早在2019年1月,就开始策划蓝皮书,期间有很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经出到第四期了。

二:从内容上说,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4章节是常规章节,5-6章节是特别策划章节。

  1. “犯罪治理之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
  2. 中国犯罪态势分析
    1. 通过全国性、省市、地区、大数据分析。
  3. 犯罪治理典型案例的犯罪学分析
    1. 根据往期案件的典型性和影响力选出十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4. 中国犯罪学学科发展动态
    1. 学术活动繁荣,科研结果高产……
  5. 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反欺诈研究
  6. 中国企业犯罪治理的本土化探索

5-6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

三:本书相较于往期的蓝皮书,有以下几个特色(摘抄自教授的PPT)

  1. 内容体系更加成熟,《蓝皮书》的研究范式初步形成
    1. 研究汇报的规范从数据调研,再到分析,形制已有雏形。
  2. 犯罪态势的分析更加成熟完善,犯罪治理指数模型的设计更加客观准确。
  3. 典型案例的选取更加聚焦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以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件。
  4. 犯罪学年度研究特色更加鲜明。

四:关于《蓝皮书》的治理指数模型设计
从历史经验来看,模型的设计参考两个指标:犯罪治理成效和犯罪治理条件。但本次的数据来源更加的广泛客观,通过最高检公开的官方数据、统计年鉴、省市法院报告等作为数据统计来源,不仅计入刑事案件,更考虑到犯罪不起诉案件的数量,让整个模型更加可靠完善。

此次犯罪预测模型更是借鉴了诸多计算机专家的智慧,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创建了许多新的模型:

  1. 犯罪图谱:结合犯罪地区和犯罪人
  2. 贝利叶模型(徐瑾:还是啥啥啥贝叶斯,没听清楚,总之是数学的模型,天哪,数学!):考察犯罪类型和犯罪人的关系
  3. XXX算法(徐瑾:没听见):暴力犯罪、财务犯罪……
  4. LSG:长短期犯罪……

学术总结

赵国玲教授

北大法学院赵国玲教授,作为资历最老的犯罪学学会会员,也向各位同仁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历程。发展的三十年间,这位老前辈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1. 创业不易
    犯罪学学会由当时60多岁的康树华教授牵头,骑着脚踏车奔波于北京的各个学府,和不同的学术代表人沟通商谈,又联系上报教育部报备。当时,世人不清楚犯罪学的用途,对于建设犯罪学学会大都持有不解的心态,让学会起步极为艰难。好在,学会得到了人大常委雷洁琼,雷老的支持,并且得到公安部不少同志的自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雷老本身是知识分子,其丈夫严景耀更是我国著名的犯罪学家,他写于1934年的《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其方法论在当今研究领域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2. 事业有成
    人才壮大,论文进步
  3. 学会贡献
    犯罪学学会逐年在政府机关中得到重视,甚至参与了数次的法律制定。
  4. 不足警钟
    理论研究尚不扎实,实证研究的方法与外国前沿研究尚有不足。犯罪学学会对于政策制定还没有发挥出应该拥有的作用。

张凌教授

张凌教授作为外派学者,在日进行了7年的留学,为学会与日本的学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据张教授描述,与日本进行长时间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极为少见。在这个背景下,中日学术交流从2001年开始,与日本西原春夫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达成了交流活动协议。与刑法学的交流活动不同,犯罪学的交流是以合同的形式规定了每年的交流规则,并且日本方面对当时预算拮据的学会提供了3000万日元的资助。值得注意的是,西原春夫教授对中国十分友好,对两国学术交流有突出贡献。最让人回味的,便是张凌教授提到的学术工匠精神——做得深、学得精、干得好。

严励教授

严励教授满头白发,但十分睿智。他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

  1. 回顾学会发展,感叹不容易。
    学会创始人康树华教授亲自联系他,他感到十分荣幸。他对犯罪学学会的发展有三句点评: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学术成果,硕果累累;薪火传承,再创辉煌。(徐瑾:感谢老犯罪学人的贡献)
  2. 中国犯罪学要向何处去?
    这是严励教授在去年会议上的专题报告标题,教授表示,我们要构建中国犯罪学华语体系,解决四个层次问题。(徐瑾:知识浅薄,不知道是哪四个层次)为此,他提供了一些学术建议(会议上,因为电脑出现了问题,PPT一直打不开,所以主办方先跳过了严励教授,邀请了袁林教授讲话):(内容过于专业,徐瑾他表示很难理解)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犯罪治理的实践探索。
      我国有两大奇迹: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这两者都是社会因素稳定的结果,我国10万人命案率仅0.56%,刑事案件总数下降,安全感提升。
      1. 社会安稳作为发展的主要议题: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平安中国战略
      2. 对于犯罪的规律认识(犯罪无法消除)进行了正确的把握,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3. 机关与人民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2. 中国的犯罪治理有几大特色:
      1. 政治性 —— 1992年,综合性社会治理写入党章,作为政治纲领履行。
      2. 法律性 —— 法律规章制度得到完善,综合性社会治理得到法律支持。
      3. 群众性(根本属性)—— 共建共创共享社会治安成果
    3. 综合性治理的核心:以人民为中心
      1. 新时代的矛盾在于发展不充分,供给不充足。要结合民众的创造性,完善供给策略。
    4. 不能盲目照抄外国模式

袁林教授

(因为严励教授卡了,不得不切换到袁林教授进行发言,郭立新教授点评:颜值高所以网速快。)

袁林教授主要有三个观点:

  1. 加强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学术结合,进行实证性研究,理论结合实践。
  2. 建立犯罪共治共建共享体系。
  3. 参与国际犯罪治理,提供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整个内容停下来,目前阶段最值得徐瑾他学习的,便是:阅读前辈的著作和论文才能得以成长。

杨征教授

(远在新疆,不便前来,只能把手写稿发给郭立新教授,让其代读。)

杨征教授供职于新疆警察学院,也是犯罪学会犯罪对策委员会委员,他的报告聚焦了四个工作方面:

  1. 中国犯罪特色研究
  2. 紧贴实际,做出调研
  3. 专业服务,竭尽所能
  4. 学会管理,严格透明

主要是学会工作方面的内容,得到的点评是:虽然犯罪对策委员会没钱,但是管的特别严,杨征教授自身做得十分规范。

王大为教授

联系不上了,得到同仁的感谢:能早点休息,都是因为王大为啊!

犯罪学的当代研究

田宏杰教授

核心观点:创新存在于跨学科交流的瞬间,交叉学科共建学术新观点。

  1. 与实体法学结合,进行实践研究。
  2. 研究正当的法律程序,开始注重被害人的声音。
  3. 进一步加大社会联系,与其他学科交流。
    1. 主体多元
    2. 决策民主

郭泽强教授:中国的犯罪学治理与实践展开

中国现代化导致法治现代化,法治现代化必然导致犯罪治理的现代化。犯罪治理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分支。社会治理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 以民为本,多元治理
    1. 国家
    2. 社会
    3. 公民
  2. 科学理论,实践研究
    1. 理论一定要科学化
  3. 本土经验,国际视野(两种观点的争锋)
    1. 以我为主
    2. 借鉴为主

石经海教授:中国的犯罪学现代化与本土化展望

  1. 研究方向:现代化与本土化相辅相成
  2. 本土化视角:立足中国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
  3.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刑事一体/体系治理
  4. 学会引导/制定规则/学科对接/活动推动

赵军教授:

犯罪学的发展问题:

  1. 话语力度欠缺:刑法话语强势(例如:打击犯罪最为吸引人,但是预防犯罪却常常不被重视)
    1. 坚持问题导向,以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方向;
    2. 坚持多元研究视野,从多个角度多个学科吸取经验;
    3. 坚持多元方法研究,经验研究要超多实证主义的范畴,不仅局限于数据。

王志远教授:作为政策前提的犯罪学研究

从前期的学会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聚焦于犯罪学的生存问题。现在,我们要把犯罪学向社会推广,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提供犯罪学见解的时候,要考虑到政策的导向带来的结果。比如:中国的企业大多都是以某一个人物为中心,如果这个人被逮捕,那么企业就会被市场严厉打击,所以拟定了法规,负责主管人不起诉。但是,这样就容易造成法律打击的平等问题,因此在提供犯罪学见解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政策的导向。

赵XX教授:犯罪学理论在刑事立法中的作用

犯罪学和刑法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1. 古典主义时期,犯罪学和刑法学紧密联系,认定行为人为主体,有理性决策。
  2. 实证主义时期,犯罪学开始偏向实证主义导向,否定理性人假说
  3. 进入20世纪,犯罪学开始在美国出现社会学和心理学分支,使得刑法的设立更加的理性
  4. 当代,我国作为农、工、后工业的复杂性社会,新时代的犯罪自然需要刑法学观点的更新。我们得多问问,犯罪学当今对于社会到底有何贡献。

陈家林教授:(徐瑾没听明白)

舒洪水教授:网络环境下暴恐音视频行为制定

问题:

  1. 网络环境使得恐怖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土壤。
  2. 网络规模大,宣传效果可观,极端信息更吸引人。
  3. 技术迭代快,5G发展满足暴恐音视频的生存

治理困境:

  1. 暴恐概念界定模糊,内容复杂。何为暴力,何为恐怖,各项观点尚不明确。
  2. 综合治理模式尚未成熟,目前仅有技术封锁手段(取消访问限制)和国家法律政策手段(要求媒体自检)。暴恐音视频源头在国外,传播在网络,宣传在国内,再加上暗网的发展,让追查更困难。
  3. 国际制度框架尚未形成,对恐怖主义打击惩罚采取双标行径,缺乏同一共识,无共同权威。

治理方向

  1. 明确暴恐概念,指定方针,尊重地区习俗。
  2. 明确认定程序,由公安部反恐部门牵头进行暴恐音视频分析,上交检察院。
  3. 观察区别对待,对浏览/制作/传播/等人群实施不同程度的措施。
  4. 加强群众认同,增强多元共治,加强民众对恐怖分子的识别能力。
  5. 掌控舆论,对西方的不实言论展开争锋相对的纠正。
  6. 技术发展,专业分析,了解传播的渠道,形态。

申国军检察长:数据赋能时代的升华与深化

数字化时代:

  1. 数字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数据是主动权的保障,正确运用数据十分重要。
  2. 检察机关对数据的运用:
    1. 外部数据:建立数据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发现犯罪线索,打击犯罪。
    2. 政法机关进行数据互通。
  3. 犯罪形式的变化:
    1. 利用司法制度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但犯罪活动有其信息链,大数据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暴露其犯罪链环。

总结:犯罪学要走向数字化,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理论与实践。

周勇教授:重新犯罪的研究、反思与展望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但是对于重新犯罪的关注度却不高。重新犯罪值得关注的几点原因:

  1. 危害大;
  2. 数量多,重犯率逐年上升;
  3. 减少重新犯罪是司法效能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指标(重犯说明前期的教育工作出现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

困境:

  1. 重新犯罪问题复杂。
  2. 重新犯罪资料难以获取。
  3. 研究方法落后。

展望:

  1. 构建新的理论(例如:犯罪戒断)
  2. 开展风险评估(构建数据模型)
  3. 犯罪矫治(监狱、机关、学校的创新)
  4. 重新犯罪的预防(制定法律法规)
  5. 提高重新犯罪的研究能力(改善循证范式)

车浩教授:犯罪学研究的两个方向

  1. 理科性质的研究(理论化):
    以犯罪规律为本体,像西方国家一样,让犯罪学从法学中独立。从不同的学科中获取新的见解。客观来讲,得到认可的中国人提出的犯罪学理论少之又少,因为缺乏理科的犯罪学学术性质,缺乏完整培训的犯罪学研究人才。

  2. 工科性质的研究(应用化):
    将犯罪学挂钩刑法,构建刑事政策学科。但目前的刑事政策学科没能很好的运用犯罪学的先进研究理念。

靳高峰:中国犯罪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讲得太多,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