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馆事件》(1991)

《钟表馆事件》是徐瑾早有耳闻的一部作品,有无数人称赞这个故事的巧妙精彩,无数人推崇这个故事的诡计内容,这些都激发了徐瑾的强烈好奇心。徐瑾购买绫辻行人“馆系列”的全套作品为的其实就是为了其中的这一本,不过凌辻行人老师的其他作品也确实给徐瑾带来了不同的快乐。总之,怀揣着浓厚的期待,徐瑾看完了这本故事。最终的结果是,没有鸡皮疙瘩和倒吸凉气的惊喜感,有的仅仅是“理应如此”的满足感与核心诡计的小惊讶。

基本信息

钟表馆事件

作者:(日)绫辻行人

主观评分: 9 / 10

推理难度: 7 / 10

故事简介

有传言声称,钟表馆内有幽灵的存在。为了和这个灵沟通,在神秘杂志供职的江南一行人和W大学的推理研究社员们一同前往钟表馆进行为期三天的封闭式通灵活动。而一起惨绝人寰的连环杀人事件就在这钟表馆中缓缓拉开了帷幕。钟表馆中是否有幽灵的存在?为何古峨一家人短时间内离奇死亡?古峨留下的童谣究竟有何意义?钟表馆为何如此神秘莫测?岛田洁因为宿命而奔走于各个由中村青司设计的馆,在钟表馆中他又将遇到何种诡谲的事情?

主观描述

本篇的故事采用了双线并叙的手法,通过馆外与馆内的不同视角,可以巧妙地把内外两群人的活动、时间、人物描述的清楚的同时造成一定的错觉。本作的伏笔线索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作者都用下标的方式一一列举了出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呼应便是逃出生天的新见梢在临死前的疑惑,编辑小早川临死之前看到的黑块究竟是什么,研究10年前的日历时究竟有什么引起了怀疑。这一系列的伏笔因为徐瑾个人的思维惰性没有细细去探究,不过他在阅读的过程中留下了心眼,才没有让作者最后华丽的解答白费。作为中村青司的建筑,有一个设计自然不可避免,那就是密道,所以在发生所谓的密室杀人时,徐瑾倒也没有吃惊,然而,最重要的是凶手的身份以及它的动机。全文前96%都在尝试回溯历史,找到埋藏在10年前的真相,以此来找到作案的动机,但是动机埋藏之深,线索安排之巧,无不让人惊叹于作者的文字功底。徐瑾认为,本作是一部杰作,优秀的诡计纵穿全文,由这个诡计造成的伏笔回收地完美无缺,给他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虽然这个诡计说出来都稀松平常,但是放在这个作品的环境下,即意外又合理。

逻辑推理部分

本作结尾的逻辑推理部分深得我心。虽然推理出真相的关键条件是犯人行凶时没有确认被害人是否死亡,导致了侦探知道了谁是凶手,但是作者的推理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通过纵观全局,提出案件中不和谐的因素。譬如,凶器为什么是钟表?为何要下安眠药?为何留下明显杀人预告却杀害了完全无关的人?等几个问题,归纳出能合理解释上述疑问的解答。虽然徐瑾尚不清楚侦探这一角色是如何在众多可能性中察觉出这“必然的真相”的,但是这种思维加工的方法非常优秀。

悬念设计部分

本作的悬念有很多,大都是作者精心设置了下标以提醒读者,这些悬念部分也正好是作者设下的伏笔。只有在完全了解了作者的设计才能了解前文的悬念究竟有多么大的冲击。整个故事类似于狼人杀,凶手的身份在不同的人之间来回穿梭,直到类似《无人生还》的剧情出现时,读者们才意识到凶手的其他可能性。当然,整个最有悬念的部分就是凶手成谜的动机了,推测的动机和凶手真实的行为之间的矛盾处处让读者感到不协调。

故事叙述部分

故事的写作手法独特,视角从两个方向同步进行。作者在其中穿插了许多通灵相关的知识描述,用来渲染一种灵异的气氛,再加上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多而增加的紧迫感都让整个故事的基调陡然上升。徐瑾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编辑发疯的片段,这种描述癫狂的文字恰当的表现了高压环境下人们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除此之外,另一个死者死前的惊愕也给徐瑾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然,这种惊讶在初读到时是不会引起重视的。在此,徐瑾打算稍稍提上一嘴,作者也通过叙述暗示了最终的诡计,那就是叙述视角的先后顺序在不知不觉中先后颠倒了。

角色设计部分

徐瑾认为本作的角色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聪明,发生连环凶杀案为何不三人聚在一起行动呢?那么之间相互既有信任又有怀疑,难道不是更加保险吗?除此之外,徐瑾认为古峨一家人的角色设计还是挺令人惋惜的,毕竟成人之美是大喜事一桩嘛,虽然不太清楚日本16岁结婚是否犯罪。

阅读感受部分

焦灼。本书并不算太长,共440页,但是徐瑾前前后后读了将近10日。这是因为要上演一出《无人生还》的剧本,作者不得不精心的布置每一个案发过程,而最后的诡计也需要将这种独特的视角展露在读者眼前,这就导致了在最后的真相揭露之前,读者普遍对故事的刺激内容免疫了,在没读到最后一章节之前,徐瑾认为本作基本上没有达到他心中完美的作品行列,直到最后一章节的解释拉高了作品的精彩程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本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