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20241110
宣言
这几天因为辩论赛忙得团团转,又是比赛、又是复习、又是作业,根本无法兼顾。今天好不容易闲下来可以投身到学习中,却因为自己的阅读效率太差而感到极度烦躁。
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我学习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学习首先必须要满足我的个人兴趣。正是这样,我才会在学习忙碌之余偷偷看其他学科的书,譬如数学、逻辑学、刑事侦查学、法学、魔术、音乐……虽然没有一项拿得出手,也没有一个精通,但是我的空闲时间至少能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我学习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极大不信任。或许是小时候看了太多《名侦探柯南》,或者《福尔摩斯探案集》,我对于人性有着极端的态度。要么是极度的悲观,要么是信任(前提是通过了我心证的标准)。这个世界怎么样才能变得好呢?怎么样才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呢?与其把改造世界的责任交给我根本不认识的人,不如我自己扛起这个重担。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去追求一些虚妄的名号,以满足改变这个系统所需要的前置条件,或者满足世俗的标准。如果说每一个普通人认真工作都能在社会上收获不错的成果,人有所养,有所居,可以平衡休息与劳作,可以追求幸福与快乐,可以平日里和朋友小聚,和家人散散步,我也就没有必要病态似地追求一个好看的GPA了,能不能升上哈佛对我而言都一样。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让我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内心期望的选择。为了能让生产力得以发展,为了能让“普通人”的生活不背离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经济的人应该致力于把头脑贡献给改造现实世界所必须的工作上去,尤其是经济系统的改造。
这个目标离不开这样一个能力: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机器在原理上的认识。能将理想的系统进行理论化的人物必然对人类社会的过去和未来有一种直观的理解,形成一种字面意义上的“本质直观”。这样的素养和能力是我现阶段无法触及的。纵观人类智慧的发展史,无数天才为人类社会贡献了自己的智识。他们既仰赖于他人的研究,又奉献了自己的开拓,一步步攀升到被平凡人神话的地位。他们对于这个世界都形成了某种原理上的认识,从根本上描述出了物质世界的核心。
游戏《刺客信条》里有一句话,我从小为了耍酷而记在心里:“万物皆虚,万事皆允。”直到现在,我才逐渐觉得,其实这句话里也隐含着某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描述。万物皆虚。当我们看到花草树木展现出的各种色彩与形状,当我们闻到桌上食物的芬芳香气,当我们摸到石头砖块表面斑驳的痕迹,甚至当我们在记忆中开始回想过往,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究竟是真实的,还是某种本质的东西经过特殊组合,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模样?随着科学进步和人类对于世界原理的认识,我们逐步认识到,看得见的颜色不一定就是叶子本身的颜色;摸得着的痕迹不一定是我们手指间真正所触及到的;哪怕是我们以为确定无误的回忆,也可能被大脑无法控制的力量进行修改。仔细一想,我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物质世界为我们包装好的假象之中。
因此,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尤其是改变这个无数人参与到其中的系统,经济学家必须拥有看破社会迷雾,摸清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性认识。我或许会求解效用最大化问题,也能在求出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这些并不是对自然和社会本质性的认识,我只是利用了一些规律,但是我没有掌握规则。怎样才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伴生的经济系统有原理性的认识?我认为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做到这件事情。无论是亚当·斯密、马歇尔、还是凯恩斯,都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庞大系统,甚至没能看到经济学科的边界。我说这话不是因为我彻底了解了他们的思想,而是根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要趁自己对一切都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写下这段青涩无知的话。因为当我真的深入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我的思考就会代入他们的视角,而我自己也将站在他们的眼睛背后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他们没完成的事情,他们没能理解的事情,我也将不能理解。因此,我才要说,他们没有能理解经济学这个学科。而我也没有。
经过一番思索,我本来想要做出一个决定,一个放弃追求GPA的决定,毕竟生活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内容。但是,如果改变这个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而有能力的人也需要借助世俗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果大家都觉得有个哈佛毕业生的头衔才是个专家,如果说有个名校的光环才能被人看见,那么就让这个目标侵占我的计划吧。我要就此开始,把时间投入到对于原理的认识,对于应用的学习,和对社会更加广泛的了解。一个掌握原理的人,本就应该有个优异的GPA。一个连课内知识都无法掌握的人,就不要再吹嘘自己多么怀才不遇,多么不被认可了。
我才是自己生活的导演、主角和观众。我就不相信自己能轻易被区区学习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