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西湖太大,时光太短。

己亥日,艳阳高照。虽有飒飒寒风,但着深色棉衣,快步疾走,仍汗流浃背。天空碧蓝无暇,不见一丝云彩。太阳挂在高处,只在眼中留下一轮光晕。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出发,再转乘地铁,向龙翔桥进发。此前已经和同学来过西湖银泰数次,街边皆是记忆中熟悉的模样,奢侈品店依旧高调地展示着自己的尊贵,奶茶店门口也仍然是门庭若市。唯一与记忆中产生差异的,便是西湖边的人数。今日的客流量我虽不知道有多少,但肯定比以往节假日多,甚至有很多家庭提着行李箱在湖边漫步,我推测他们是逛完即走的旅客。

站在湖边,眺望西湖,能看到远处群山层叠,犹如《只此青绿》的背景板,又像亚运会海报背后浅色的线。湖面倒是平静,三三两两的仿古木船在碧波上漂着,船边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探出脑袋欣赏风光的游客。湖边看不到鱼,接近岸边的湖水表面浮着白色的泡沫,随着拍打在岸边的浪潮上下起伏。站在这里,银泰的雕像正好位于我们的背后,右手边是保俶塔和断桥,左手边是钱王祠。抵达此地刚好是午初二刻,我和表弟的西湖漫步正是从此时开始。

这巨大的西湖,虽说我曾和朋友们来过几次,但是并没有沿着湖边走过,对于西湖的了解也只停留在“三潭映月”,“断桥”,“白堤”等传统“西湖十景”,更加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对西湖的人文历史或者附近的名胜古迹完全不了解,对于这片湖泊展露出的美色也只有浅薄的认识。我曾豪言壮语,“美景只需要仔细地印入脑海,何须用相机代替我们的双瞳?照片回头也不会看。”但我本人对西湖之美也只有走马观花般的印象,这一点甚是可惜。西湖太大,时光太短,想要用一天时间看遍西湖,终究是毛躁的现代人狂妄的痴心罢了。

面对浩瀚的西湖,我们决定从右边开始,幸好今日无事,可以慢慢地绕着西湖,一览美景。湖边有两位老者,手持长棍,棍头附有海绵做的笔头,在地面上留下了苍劲有力的水字。幸好天气凉爽,字迹可以清晰地留在地面上。一位写的篆书,另一位写的隶书,虽然内容早已忘却,但是笔画有力,明明是水,却似要渗入地表。他们二位笔走龙蛇,工整的诗篇很快浮于地表。再往前走,养松鼠的先生手持谷物,站在巨大的树下,静静地等待树上的松鼠绕过繁茂的枝叶,爬到刚好抓到谷物的位置上。手持手机肆意拍照的游客们自觉地围着这位先生成了一个半圈,圆心之中只有这先生一人,一鼠,一树。小孩子们有时也会走上前,尝试喂松鼠,家长也会抱起孩子,托着孩子的手,兴奋地向松鼠递去。恐怕家长只能通过孩子来表现他们童真的愿望了。

随着步伐前进,我们和湖的相对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太阳也逐渐从我们身后移动到了左手,这样,水面逐步泛起了白色的鳞。不少上了年纪的大妈大爷拿着手机为自己照相,他们穿着花哨的衣服,勇敢地在镜头前表现自己对这美景的喜爱。当然,也有不少大妈大爷们是独自前来欣赏,那在镜头前自行调试角度的身影在我眼里看着逐步变得寂寥落寞。自然,自拍的也少不了年轻人,不过以女子居多。西湖边有很多漂亮的女性,我的双眼在人群中扫过,见着这人,这景,嘴边再哼上一曲“梁祝”,内心是无上的惬意。虽然很多女性长得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皮肤白得吓人,鼻梁高得惊悚,但仍有很多单纯的女性,牵着她们男朋友或者是亲人的手,我默默地祝有情人终成眷属,祝家人和睦。这是有原因的,在这美丽的风光里,还是有不少情侣闹了矛盾,不少家庭产生了隔阂,让温暖的空气中透出了一阵凉气。

很快,泛着白光的湖面不再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反而是另一个背对着我们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是一尊雕像,用以纪念在淞沪会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

雕像

看向雕像手指向的方向,是一条笔直地马路,我也不知道通向何方,但是旁边一往无前的战士已经告诉了我答案。“前进!为了胜利!” 此时,我感觉内心被一股力量拉扯,互相纠缠,互相吸引。我不是军人,我行了注目礼。

雕像继续往北走,有一座民国风格的别墅群,石柱立在门前,欧式的风格显得淋漓尽致。这里是小贩们聚集的地方,有小吃,也有文创商城。这份惬意被一个意外的消息遏制。这个别墅群并非西湖景点为了吸引游客而建,这个别墅群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当时的富商黄楚九出资建立的,可以说,这别墅群是他家。好家伙!毗邻西湖,坐拥山水美景,钱权的力量再一次刷新了我的内心。不过百年,此处却被当成景点供人入驻贩货,成了我安慰内心的借口。果然建筑亦非永恒。

别墅

出了别墅群,已经可以看到横跨湖面的断桥。为了找到这个断桥可是废了一番功夫,毕竟依靠字面意思,我看见的桥和名字完全对不上。桥边有乘船上岛的驳口,木船首尾用金色的龙做装饰,成了名副其实的“龙舟”。看着“龙舟”驶向湖心,我们也走上了断桥。站在岸边看,断桥上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宛如国庆假期的长城,但直到走上桥才发现,宽阔的桥面依旧可以承载很多人。桥头上,一位老者右手持风筝从我身边经过,左手却紧紧握着风筝线。正在疑惑,风筝线那棕色的身影紧紧地绷直在了桥头。诧异之余,我回头顺着风筝线往上看,笔直的风筝线在一定的高度竟形成了一条曲线,而在直线部分的延长线上,有一个小黑点。努力辨识下才发现,那是腾空千米的一只红黑结合的风筝,正迎风在高空中翱翔。大爷原来是在桥头帮助站在桥尾的另一位老者放飞风筝。完事后,大爷从容地从我身边走过。他的身影仿佛有一股吸力,拽着我跟着他的脚步来到桥尾。他时不时地摆弄手上的风筝线,让我回忆起了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各个奇人轶事。西湖这人杰地灵的地方,果然卧虎藏龙。

风筝

可能会看不清风筝在哪里。

风筝细节图

走到白堤尾部,可以看到名为“平湖秋月”的景点,它的对面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看了介绍才发现是浙江大学旧的教师宿舍,我突然很羡慕那个时候的教师,能在这种风光旖旎的地区工作学习。走进平湖秋月,首先是一段曲折的石板路,然后是一个已经成为便利店的庭楼,虽然景色很美,但是烤肠与关东煮等食物的气息掩盖了附近的自然香气,嘈杂的人群也让我听不见潮水轻轻敲击岸边的声音,遂觉得无趣。

白堤中的水景

除了平湖秋月,往前走便是西湖美术馆,门口立有两个铜像。坐着的是教育家蔡元培,站着的是首任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我一直觉得美学教育对于我们至关重要,这是精神熏陶的绝佳方法。美,作为自然和谐的直观表达,自然在现实生活的工作与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发现了公式的美,数字的美,机械的美,文字的美,人的美,精神的美,那么这一切也都将是和谐自然的。

转过美术馆,旁边就是博物馆,也有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旧址。这些建筑美的和这湖一样,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中间,我曾无数次流连于不同的建筑,畅想着曾在里头发生过的事情,居住过的人,内心有一丝向往。

不知饶了多久,前方有一块大的牌坊,名为“光华复旦”。目击到关键词复旦,我还颇有好奇的心。原以为“复旦”是上海的专属,直到后面才理解这字面意思。面对这四个大字的,是乾隆皇帝的行宫,旁边是著名的藏书阁文澜阁,这简单的三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心。

文澜阁

很遗憾,从行宫大门走进去的我并没有找到通往文澜阁的路。不过行宫内倒是有不少奇妙的东西,譬如汉白玉云龙纹石柱础,英文写得是“marble”。分明是大理石,摸着的质感是冰凉的石头,但是表面的纹理温润如玉,乍一看真的如同汉白玉一样。沿着行宫的走廊,可以看到两个亭子。虽然后面才知道一左一右,分别为武亭和文亭,但是我当时毫不犹豫地走进带有宝塔的文亭,是不是在昭示些什么呢?

文亭

坐在冰凉的石椅上,凉意顺着脊柱直通大脑,走路的疲惫一扫而空。坐在亭内,我和表弟开始好奇这个石亭的建造方法。有可能是搭积木似的,从低往高;亦有可能是分成六面,依次搭好再立起来,随后再填补缝隙加固,但无论是何种方法,都无法解释顶层六边形石板如何运输上去并稳稳地立在头顶。最后,这场讨论只能以“脚手架”为结论,匆匆结束。

不过,我们也发现一处好地方。顺着文亭后边,有一个台阶,可以通往一处幽境。虽然早已有不少游客,但是此处的封闭环境,正好在文澜阁后,显得甚是安宁。中间小池子里有红色的鲤鱼肆意遨游,不少小朋友往里头扔面包渣喂食,但也有人扔面包块进去。池子边是一个木制的亭,我从期间匆匆地走过,没留下多少印象。

木亭

离开此处,我突然回想起历史的厚重。数百年风波,多少英雄好汉踏在我正在走着的石板路上,旁边的扶手又是否留下了他们的指纹?我们的命运会不会在跨越时空的这一边相互交织?带着对于历史的敬意,更是想和乾隆等人隔空握个手,我轻轻抚着楼梯旁的扶手,以及扶手上的神兽,盎然跨步走出行宫。这时,我才看到透过大门,再透过牌匾,这中间镂空的部分原来是一副用自然美景构成的画,名为“光华复旦”。

光华复旦

其实我觉得叫“旦复华光”也挺好。

略过楼外楼酒家,是浙江图书馆馆舍,又是一个老建筑,对于这些建筑,既然我不能住在里头,我想,把我的骨灰撒在里头,让灵魂与西湖永驻也是不错的选择。

沿着孤山路,还有很多风景建筑,譬如搞不清怎么就能在西湖边建房子的翰林阁学士俞曲园,搞不清楚有什么用途的西冷印社。

孤山路的尾端,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名叫秋瑾墓。最初看到这个地名,我怀着戏弄般的心情,问道此人是何,为何可以葬于此处,甚至产生了上述过得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对秋瑾了解的越多,我越是敬佩,也越是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后悔和羞耻。

秋瑾之墓

搞笑的是,有一位大妈走上前,看到牌匾上“巾帼英雄”的落款“孙文”,便认为这是孙文之墓。我曾无数次纠结要不要纠正她,但是她的家人似乎也并不在意这种事情,自顾自地乱走,甚至不肯在墓前停留片刻。

孤山路末,有一个一座桥,连通着这座孤岛和大陆,这桥边的景色恬静舒适,令人流连忘返。最后有个“慕才亭”,葬有神秘的歌妓苏小小,据说白居易等诗人为其写诗。

湖景

出了小岛,走上大陆,下一步便是前往岳王庙供奉这位民族英雄。路上,我试图回忆起儿时背过的满江红,却遗憾的忘记了不少片段,在前往岳王庙的路上,我一直默默地背诵着这篇充满愤慨却又不失希望的名篇。为了向岳将军献上我最崇高最真诚的敬意,我特意把手机关机,并发誓打我电话联系影响我心情者皆是仇敌。结果进门需要预约,我不得已又打开了手机,并且收到了我弟的来电。自然,我一开口便是“狗贼,何事相求?”

岳王庙一进去便是一尊摆满鲜花的鼎,接着是一个供有岳飞巨像的殿堂,和我老家的庙很相似,旁边绘有壁画,介绍岳飞生平。两侧共有四个大字:“盡忠”和“報國”。岳飞像旁有个牌匾写着“精忠报国”,这奇妙的差异倒是半天没让我琢磨明白。岳飞像前放有三个软垫,有人跪在前向岳飞磕头致意,我琢磨不透他们的动机。我注视着岳飞像的双眼,他好像也盯着我看,我暗自发誓要效仿先哲,精忠报国,却没有一丝想跪的欲望。

岳飞纪念堂左转便是名言馆,他的名篇皆铭刻于石碑上,立在回廊之上,不过,绕过回廊,在中间镂空的窗往外看,能看到立有满江红诗篇的那面单薄的墙后,是一片荒芜。我感到莫大的讽刺。或许在暗指来者皆为了岳飞浮于表面的名气而来此,看到表面的光彩便欣然离去,而光彩后不屈的精神便慢慢腐朽直至荒芜。

岳飞墓园入口两旁共有四个跪像。右侧围绕的人更多,也有孩童敲打铜像的头。想必,那就是秦桧了。我原本也有抨击秦桧像的欲望,奈何,经过这一系列的漫步,细细回顾岳王庙的细节,我放弃了。抨击铜像又有何意义?斯人已逝,木已成舟,哪怕把秦桧碎尸万断,英雄也无法回来,这种憋屈的心情让我没有想要看向秦桧的想法。让他在这里长跪,得不到世人的正眼相待,对我而言,已是合适的惩罚。

岳王之墓有六个石像看守,走上去的感觉是肃穆且悲痛的,虽然我没有凑到最前,但是我和墓之间没有精神上的距离,他的石碑静静地屹立在墓前,把我耳畔那嘈杂的人声一一拂过,这一刻,天地只有我和岳王的墓,以及他不屈的意志。不知是口罩戴的太久还是如何,我的呼吸变得局促。既然心意已至,再多的停留只是装模做样,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心里只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决心和承诺,考虑到我未来的安排,如果一切顺利,我也将奔赴美国,在岳将军未曾踏足过的土地,展开新的战斗。

已经未正二刻,还没吃午饭的我们只得原路返回,在路边找了家饭店,品尝藤椒乌鱼垫肚子。我的对面是装修的古色古香的楼外楼酒家,棕红屋顶上,有两只猫一前一后相互追赶嬉戏。它们俩一黑一橘,在屋檐之间来回跳跃,从屋顶翻了个身后就消失了,再一次告诉我这片天地的生机与美好。

回程在书店耽搁了许久,这也是我的毛病,遇见书店就流连忘返。看见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覆盖的内容广大深邃,我觉得能用钞票买到人类知识的精华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很快,时间便来到了申正二刻,是时候踏上归家的路了。今日不过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草草了事。只因西湖太大,时光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