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简评

工程实业,富强的根本。

看过徐瑾博客日志的朋友们都知道,上周他精神充沛,作息健康,学习效率奇高。竟然可以在大学期间稳定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上床睡觉,实在是难以置信。于是乎,上周一晚上10:30,打算睡前看会儿书的他,从资料库里调出了好久之前就想看的《大国重工》这本书。秉持着看一会儿就睡觉的想法,入睡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5点了。

因为起床后头昏眼花,学校反正也是去不了了,干脆窝在家里看书。正好学校里正在闹罢工,有两节课取消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损失。

现在,既然他已经看完了这900多章的小说,里面的种种故事还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这本书的写作设想来自于国家1983年颁布的110号文件《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而由此成立的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简称“重大办”应运而生。这部小说通过中国政府官员的视角,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化加工,基本上回顾了中国从80年代到21世纪的重要工业发展事件,包括计划经济改革,私有化市场改革,技术装备革新,打破西方市场技术封锁,次贷危机等重要事件。在这部小说,读者可以窥探中国政府高层的政治决心和工业系统的毅力。虽然中间有很多都市小说中常见的权力、经济、地位争斗,尤其是“面子”作为政治的核心等价物,因为徐瑾不在政府工作,对于权力机构没有了解,所以不做过多评价,但是这也对他有了一定程度的启发。

本书以中国工业的发展史作为写作脉络,徐瑾惊喜地发现他的经济学观点和国家工业是一致的,那就是虚拟经济(股票、房地产、有价证券等)是实体经济(工业,制造业等)旁系,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万万不可成为主流。虚拟经济能创造财产,但是不能创造财富。人民的幸福生活,尤其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股价涨跌所能决定的,而是生产效率和工业体系的完备。不少经济学家的观点表明,中国房地产是一种刚性泡沫,徐瑾他也只是知道这一个名词而已,具体如何还需要再仔细了解一下。

小说中出场的角色有官员、有学者、有工人,当然,最让徐瑾感到有趣的就是不少“砖家”们。小说提及了很多有趣而又常见的言论,包括但不限于“等等你的人民”、“中国应该去工业化”、“连圆珠笔头都生产不出来”、“香甜的空气”,这些言论在现实中的历史阶段,都有坚实的证据驳斥。这更是坚定了徐瑾做“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经济学说”,不做“游说集团、利益团体的喉舌”。就像文中的经济学家高磊,他的理论出发点就是空中阁楼,完全没有深入基层。大谈特谈西方国家去工业化得到的资本市场繁荣,完全忽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的工业积累;这也对徐瑾上了警钟。美国这边有很多奖学金表面上是供给学者做独立研究,实际是培养符合资本集团利益的游说团体。普通民众对于国家政策、发展现状、未来规划是没有了解的,这时候被所谓专家学者挑了舆论,自然容易对国家发展产生误解。作为一个研究型学者,究竟是为了学术真理,还是短期利益,必须是有所抉择的。这一点,徐瑾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本书对徐瑾的启发便是:需要广泛涉猎更多的社会内容,包括新闻、期刊、研究资料等,这不仅是经济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更是经济学家这一个职业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提出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