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10月1日,星期三

生日快乐。

10月2日,星期四

去同学家玩,荒废了一天。单词没有背完,我需要想出来一个更有效率的备考方案。

10月4日,星期六

和推理同好们线下见面聚餐,畅聊甚欢。我觉得国内推理一直不太愿意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回归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掌握上。但国内的作者普遍喜欢写设定系,就像是构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充满幻想。只要接受前提,那么后续的推论只要符合逻辑推演则也同样得接受。读者对于好故事的评判就在于,1. 能否接受前提;2. 故事是否有趣;3. 逻辑是否严密。

对我而言,我觉得掌握传统是很重要的,哪怕这个故事在谜面上并不刺激,解答也没有新本格华丽。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一个新的专栏:《推理新解》,用来分享我对推理小说的评论(诡计的华丽性、合理性、是否自然)以及见解。

参加活动耗费了我学习的时间,这个权衡取舍应该比较值得吧。

10月7日,星期二

昨晚睡得晚了,起来后没精神,工作效率也变差了。每天必须严格按照预定作息完成每日任务,否则我将陷入拖延的恶性循环。

今天抽时间了解了一下卡片盒笔记法,并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笔记文件。依照知识的生产流程分为了三个维度:原料,加工,成品。原料就是我目前正在阅读的或者突然冒出的主意,这些内容是无组织、无规律、粗浅的。我每周应该对这一维度的内容进行修改整理,整合后按照学科性质放到加工层级的文件夹内。如果是数学那就增添命题证明、推广、延伸(删改条件、多种解法等),如果是哲学那就补充哲学史和其他观点与自己的总结。等这些内容在加工层面繁杂起来,每个观点之间存在不同作者的论述的时候,我就需要提取不同内容的核心关键词,也就是说要找到底层原理,然后单独整理到成品文件夹内,以自己编撰写书的态度来对一个核心概念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编写。比如说,提取核心概念:最小二乘法。计量经济学(伍德里奇、陈强)、概率论、应用数学等都有提及,但每一个作者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我可以总结整合他们的内容,写一篇详尽的分析整理百科,配上我自己的思路。这样,我就可以把知识全部压缩,并形成自己的具身哲学,完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我把这个文件库命名为Mephistopheles(梅菲斯托费勒斯,简称梅菲斯特)。这是歌德《浮士德》中魔鬼的名字,也是推理小说嘉奖脑洞大开奖项的名字。

10月9日,星期四

我发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时间表安排得稍微灵活一些。因为时间凑得太紧,我想我可以主要攻克:经济学(犯罪、计量、微观)、数学、哲学。每天早晨实际上只要看一两章节内容或者读3-5页文献,清晨刷GRE,下午背单词,有空再看几眼教科书,日拱一卒就行了。倒也不必要每天都看,比如周末可以拿出来两个小时做模拟试题。这样一来GRE备考期间我还是能够兼备知识的积累。

这几天都是早上5点起的床,要稳定住。

10月15日,星期三

昨晚没睡好,夜半梦多,起床后正常运动,结果去了图书馆异常疲劳。打瞌睡大概耗费了1个小时才找回状态。上午因此只是简单的回顾了第二次模拟考的错题。中午19.9吃了一顿肯德基,下午的状态倒是蛮好的,学了将近7个小时。分别是整理了数学笔记并完成了GRE中概率论和平面几何的回顾。这些其实都是简单的内容,但是时间上而言却耗费了很久。一方面是数学笔记我还是处于抄得多,思考的少;GRE复习却是读得慢,且学不会放手。有些内容明明已经知道,就应该尽快跳过,但是我显然不懂这个道理。

晚上回家后搬到了新房间,花了个把小时整理书柜,把所有学习用的书都放回了书柜,但是次序还需要细致调整一下。除此之外的话应该是没什么了。

学了10个小时了,虽然单词没有背完,但是睡前还是读会儿推理小说放松一下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