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6月1日,星期六

今日非常开心,因为主要有两件大事。

第一就是复习数学,我发现经过思考,数学我应当是有理解的,那为什么上课时还是觉得如此困惑呢?排除所有选项,剩下的哪怕再不可能,也就是唯一的真相————老师教得太烂了。虽然老师是个很有热情很聪明的数学家,但并不是每一个出色的学者都是优秀的教育家。她思路跳跃,语速太快,是我自身水平太差跟不上。不过,至少复习的时候能搞懂,那么考试也就不那么慌张了。

第二件,是更重磅的事情。这件事对其他学者而言可能稀松平常,但是对我却意义深重。其实在5月30日,我曾花心思写了一封邮件给林毅夫教授,我和林教授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由他主编的《经济学第一课》正是坚定了我学习经济学的一本书。其中他撰写的《本体与常无》给了我很多启发。启发归启发,随着我在大学里深入(其实本科阶段也深不到哪里去)学习经济学,我越来越困惑经济学家究竟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抽丝剥茧,剥离出普遍的理论。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曾试图向我校的教师发问,也希望和学校的教授进行合作,不过发出去的邮件大多石沉大海。我原以为这封给林教授的信也是殊途同归,毕竟林教授作为学界顶尖学者,估计没有功夫看我的消息,所以我也就没把这件小事写在博客里。

下午,我正在刷B站,无意间收到了邮件弹窗。国内应当是周日上午11点。邮件里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毕竟我的问题视角很宏观,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的,如果做个单独的访谈可能都得持续1-3个小时。如果做成课纲可能需要一整个学期来讨论),但是却给了我建议。刚开始我兴奋异常,毕竟可以算是收到偶像回信,后来我又冷静下来了,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鞭策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祝好,一个建议,一个真诚的态度,一颗谦逊的心。

什么时候和顶尖学者们交流不再如此兴奋,估计我也就成他们中的一员了吧。

6月3日,星期一

期末周的第一天,考数学。因为上课时总是觉得一知半解,便以为期末考试会一塌糊涂,没想到做得还挺好的。所有题目都答出来了,而且我自认为没有逻辑问题,应该可以拿到个满分。个人感觉数学期末考试似乎还没有期中考试难度大。

下午复习经济学,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移动令人感到措手不及了。最后两个章节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跟上进度,今晚睡前稍微再翻翻笔记。晚上还得再稍微复习一下编程,以免上了考场自乱阵脚。

复习了一下午,有点累。晚上吃了过桥米线。西雅图的天说变就变,明明中午还阳光普照,一度热得我想脱外套,结果下午就阴云密布,狂风四起。说到风,昨晚估计变了天,今日起床后,街道上到处都有被吹断的树枝。

今日依旧要早点睡。

6月4日,星期二

今日考完了经济学,第13和15章节没学明白,看来得抽空再回顾一下。

晚饭后随便刷刷B站,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果明年毕业后,我能有时间有资源,希望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出游(穷游也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个月我和树栖的一次简短聊天,他认为我继续学习经济学是有必要的,我国的发展经济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确保其能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20年的重要课题,正好,我的理想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因此投身到经济建设确实是有必要的。中国人应该逐渐习惯成为世界的中心,作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世界最强韧的实体经济体,这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准的坚实基础。工业化就是抵抗虚拟经济崩盘的后盾,然而,我国的工业占比相较国家的体格而言还不够,新能源发展、管理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全国快速交通网……都是需要稳步发展的。

经济专业的未来有很多地方可以大展拳脚,好好学习才是王道。

临睡前我得再吐槽一句,编程CSE121这节课是真麻烦,虽然不太难,但是任务多,关键是任务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又不匹配,平日里的练习又没有什么逻辑性,基本上是以作业要求的效果为导向,没有一致性,每次做题都需要临场发挥,这就导致有的时候题目目测出答案,有的时候想不出来。真是烦人啊。

6月5日,星期三

考完了逻辑学。这门课应当译为“逻辑学概论”,我个人感觉这个概论还是偏向于应用层面,例如用符号证明演绎逻辑,但是很多细节上的东西仍有不理解之处。如果说只把逻辑论证当作工具,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已经内化了,给我一个tautology我就能证明,不过我曾大致阅览过一本书欧文·柯匹的《逻辑学导论》,这本书里的内容就比这节课的内容丰富,难度上也高了几个数量级。

考完试,走出考场的一瞬间,我就倍感无聊。身上的担子一轻,就浑身没有干劲。得找些事情做,比如说复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以防止上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啥也不懂。

下午要考编程,这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我这个脑子长得基本上就不能用纸来写代码。

考完试,先提前把房间里的书都搬到朋友家里,这样以后搬家的时候方便点。饭后陪夜航去参加了他朋友的毕业典礼(确实有点无聊)。总之,考完试了,可以放松放松了。明天6号,打扫卫生,看书,看电影,睡觉!

6月6日,星期四

今日中午外出吃饭,下午陪同学在校园里转了一圈,介绍了一下我构思的推理小说(主要是犯案的逻辑)。下午去了夜航家,晚上一起吃了Pizza,所以今天没看书,当然,也没打扫卫生。明天早起洗衣服,打包行李,后天就得搬出去了。

对了,今天出数学成绩了。本来以为期末能那个满分,结果被扣了9分,总成绩也掉到89%了。这节课想要拿满分(4.0),总成绩就得达到98%,这水平也太夸张了,一定要迎头赶上才行。

6月7日,星期五

新宿舍还没准备好,我的很多物品都没有办法提前搬过去,明天搬家恐怕会很麻烦。

下午2点,黑神话:悟空开启预售,我已经等这个游戏4年了,项目管理持续进行数年的开发,这种长时间计划的能力是我需要学习的。

晚上,宏观经济学成绩公布,满分100,附加分10分,我已知做错两道题,总共拿107/100分,宏观经济必然4.0了。逻辑学成绩也出来了,逻辑证明拿了满分,选择题错了两道,最终也应该是4.0到手。这学期应该只有数学不尽人意。

对了,昨晚做了个离奇的梦。梦到我和树栖吃饭,结果我刚点完菜,他就坐着高铁跑到安徽去了。

6月8日,星期六

今天光忙着搬家了。早上发现新房子还没安排好,无奈之下只能先做个公交过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到了现场,得知房间没有准备好不能入住,但是旧房子今日到期,晚上难不成真要睡大街了?还好这几天天气不冷。不过有幸发现老美这边工作效率不高,趁他们明天上班之前我赶紧把屋子里的东西搬出去就行。

下午3点开始搬东西,搬一次得休息1个小时。为啥?因为在美国没有汽车简直寸步难行。或许是因为历史问题,人均汽车保有量高导致这边的公共交通较为欠发达,我等一趟公交的时间靠步行都走到宿舍了,这也就导致来回走体能消耗比较大。

搬了好几趟,发现自己的东西怎么越来越多,看来得扔掉一些。我尽量保证明年回国的时候只用两个箱子,一大一小。毕竟有很多东西是带不回去的,比如说咖啡机、烤面包机、被子枕头……

对了,陪了我接近10年的行李箱今天终于是坏了一个轮子,这也就是下半年得断舍离的原因。我想棉衣之类的可以扔掉,毕竟明年回国的时候是夏天,而且那件棉衣我都穿4年了。衣食住行我倒是都可以省,唯一的问题就是书。到了美国不知不觉也搞了20多本了吧,估计得买个箱子走海运。

6月10日,星期一

端午安康。今天我也吃上粽子了。

下午开始愉快地玩《奥伯拉丁的回归》。这是一款推理解谜游戏,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推断发生在奥博拉丁号航船上的60桩命案。整个过程非常刺激烧脑,每个命案在故事设定的背景下合乎逻辑,故事发展恰当,非常有趣。不过,可能游戏的画风不能为所有人接受,看久了容易头晕。晚饭后就不玩游戏了,看会儿书。

6月11日,星期二

今天天气不错。暑假给自己放了5天假,今天开始回归学习生活。新的宿舍来了新的舍友,一位日本的大一新生,开学大二。夏天在学校做科研项目,他的研究方向是地质,搞地震方面的研究。我呢,夏天主要有几个任务。第一是完成课内的学业;第二是阅读经济学论文,写文献综述;第三是备考GRE,这个比重不用太高,分数够用就行,重要的是其他的申请材料,例如实习经历,科研经历之类的,这方面还得想办法。

今天就先做一些简单的收心工作,降低娱乐的比重,提高书本阅读的时间占比。

下午吃晚餐的时候和这位日本哥们儿聊了一会儿,原来他下半年是大三,我记错了。这哥们儿也算个神人了,上学期中去阿拉斯加的学术会议作报告,现在他仍然在进行地质学的数据分析。他跟我说他不玩游戏,并且还练习剑道,这哥们儿确实有趣。

晚饭后还有几个小时时间,可以看会儿书。争取今天把《美国反对美国》看完。后面就不能再多战线铺开读书了,得以学校和论文为主,课外的书籍得有空再说。

晚餐分明吃了一碗饭加半份鱼香肉丝,回家后就饿。吃了两片吐司面包垫肚子结果还是饿。怎么回事?一学习就饿是吧。点了份烧烤,难吃。

读完了《美国反对美国》,非常有见地的一本书。成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却能以发展而不艳羡的眼光冷静看待这个被神化了的国度。这就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基本操守。有些内容稍显过时,有些内容变个形式还能用来分析观察现在的美国社会。估计王教授写作的时候也没想过美国的社会变革回来的如此之快。

晚上报名注册了一门由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ime Analysts这个刑事侦查机构开设的“Fundamentals of Crime Analysis”这门课。授课老师是来自乔治·梅森大学的Gwen Udell教授。夏天的课程已经没有位置了,因此只能排到秋天,然而秋天我又有四节校内的课程,所以为了自己的目标,看来不得不对自己下狠手了。

6月13日,星期四

昨天玩了一天的游戏,今天已经不想玩了。不如看书。于是读了一会儿《本体与常无》。林毅夫教授说,经济学数学化实际上是由于经济学家发现语言逻辑容易引起歧义,进而引入数学来达成理论的内部一致性,然而因为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学者已经用语言逻辑描述了很多经济学(在哲学领域上)的本源现象,留给剩下的经济学家发挥的余地不多了,因此大家都在数学上下功夫,比技巧,看谁的模型简单而精巧。不过经济学顶尖学者近些年都开始摒弃在论文里大肆运用高深的数学模型,相反,一些喜欢用高深数学模型的20世纪90年代的学者逐渐用基础数学来描述他们的理论。不过,林毅夫教授明确指出,数学仍然是学生们拿到经济学家俱乐部门票的重要部分,既然躲也躲不掉,不如硬着头学吧,因此又学了一会儿MIT线性代数。基本上就是这样。明天下午还要参加一场迎新会。

反思一下,还是知识面太窄了。经济学的学科要求就是以综合素质,结合人文、历史、文化、政治、哲学、数学等视角,通过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等一系列思想,总结归纳经济现象和经济决策主体的抉择。我了解的东西太少,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更多是应用类的,比如如何比较效用函数、如何划定最佳产量……但是其背后蕴含的经济思想完全没有得以体现。比如我就完全没有理解“收入效应”这个概念,吉芬商品和普通商品背后的思想是谁提出的,马歇尔把数学引入经济学开创古典微观经济学其中的重要假说又是什么……太无知了,时间也太少了。

6月15日,星期六

放假也算放够了,明天开始进入学习状态。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必须要兼顾,看来在美国,每一个成功的人若非天资聪颖就是精力旺盛,似乎没有我这种不问世事的人的一席之地咯。

6月19日,星期三

可算是把时差调回来了,今天燃起了学习的激情。起了个大早跑步,太久不运动了导致心肺功能有点退步。

因为节假日学校设施不开放,无奈背着电脑和笔记本回宿舍。

最近在看《鲁邦三世:Part 4》,嗯,很热血,很有味道,打算再看一遍亚森·罗宾的书。

接着学习。

6月20日,星期四

今天学习效率不错啊。一下午干掉了不少作业。这周时间安排得很好,还有机会顺便学学MIT的线性代数。我发现一个奇妙的事情,那就是像MIT这种名校,它的作业量和课程难度明显高于其他学校。但就2005年的数学作业而言,一节课下课作业就有10多道。不要小看这10道题,大学的内容而言,这10道题可能得花数个小时。其次是一周的课时安排,一周应当有3节课,而且每节课的内容很先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同样也在上学校的线性代数课程,MIT第一节课就讲到矩阵了,甚至第二节课就开始引入矩阵相乘,甚至默认学生知道什么是Identity Matrix。我也是花了点时间才能跟上进度。

这就是差距啊。

6月23日,星期日

晚上做数学作业,非常简单的线性代数,甚至没有用到矩阵。然而,非常令人愤慨的,是问题中的两道题目。第一:方程组是否是Echelon的形式。这个老师没讲清楚(并非所有拥有Echelon特性的方程组就一定是Echelon形式,如果它不是递减形式就不会是Echelon Form),所以我做错了。第二:求解方程组。这个方程组有两个自由变量,所以求解后会有两个参数。然而我做了好几次题目,依旧是错的。这道题目只有5次机会,然而,我用尽4次机会也不知道为什么犯错。没想到是因为webAssign不能区分字符下标!心累。

行了,睡前看会儿电视剧。

6月25日,星期二

今日收获颇丰。首先是困扰我好几个学期的云梯问题在早晨得以解决。我一直很好奇学校装修外墙用的云梯为什么哪怕没有人使用,它依然能使得站人的框子处在高空,这样的话施工人员岂不是下不来了?经过询问才发现,原来底层还有一个用钥匙和旋钮操控的面板,可以让施工人员在地面操作云梯升到高空。而且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希望有好事者使用云梯到建筑物高层外侧涂鸦(老美的地下隧道、无人小巷、幽暗角落等墙面上都有意义不明的涂鸦)。

完成上午的作业后,我经过Suzzallo图书馆门口,偶遇去年Dawgdaze带我们浏览图书馆的管理员Adam。我好奇向他打听图书馆门口的三座人像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因为资料库上说外面三个人分别是“mastery”,“inspiration”,“thought”,然而左侧明显是一位沉思的智者,和mastery不太相符),得出结果,即我的判断正确,应当从右往左看。除此之外,我还向他打听红场的三根柱子究竟有什么用途。本来我是打算通过学校图书馆找到学校建筑的蓝图以及设计大纲来理解这三根柱子存在的意义,没想到找合适的人咨询更加高效。听Adam说,是因为学校建设初期,红场本来是大草坪,为了满足学生停车的需要,在两栋教学楼底下挖了车库。为了保证底下通风,特意立了一个通风管道(大柱子)在广场上。但是设计师觉得一根柱子太丑了,因此设计了其他两个用来装饰。这三根柱子本来还有当作钟塔的用途,不过最后不了了之,钟塔被其他两栋建筑物代替。面对Suzzallo图书馆右侧的建筑物中,藏有一个很复杂的钟塔结构,需要一群人一起拉动才能敲响钟。我遗憾的得知这个钟楼进不去,这更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为了满足这样的好奇心,我自然是得学会撬锁的。想当年理查德·费曼在曼哈顿计划的试验基地闲得没事干撬军方的保险箱,我也应当发扬这种折腾精神,闲得没事干撬学校的门锁。这个宏伟的计划已经有了雏形。今天我利用合适的工具成功在20秒之内撬开了练习用弹子锁(有时候只用5秒,用两个合适的工具应该可以稳定在10秒左右。因为身体缘故,似乎需要休息一阵子才行,这种技能是有cd的)。虽然它是透明的,而且5枚插销十分小巧,不需要多少力气,但是达到这样的地步还是花了我很长时间。从最开始的琢磨,到搜资料,再到亲手尝试,我已经死死盯着直径不足五厘米的锁看了三个小时,头晕眼花,恶心想吐。本来打算给树栖录个视频看看,但是因为身体原因只得作罢。

现在使用的解锁方式仍然是非常基础的暴力破解,为了体现智慧和优雅,应当努力学习如何使用更加精妙的工具。而且学校有很多门用的是电子锁,或者是阻力比较大的锁具,需要对工具有一定的掌握。

今天另外和同学聊了一下一个商业构想,可以帮忙搞搞,一是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之中,二是增加社会实践经历。

晚上就不写作业了,头晕。

6月26日,星期三

昨天晚上临睡前搞北京场的迎新活动,早上又莫名其妙起得很早,直接就导致上数学课的时候头晕眼花,不得已提早回家。幸好昨天就已经把所有的编程作业做完了,应该没有大问题,只要抽空看一遍今天上课学习的内容就行。

下午看完了《鲁邦三世:Part 4》,真是一部很有味道的动漫,让人回味无穷。

开始正紧学习。

6月27日,星期四

昨天晚上10:30分入睡,今日6:30分起床,累得不行。怪哉。

起床后看到老弟的留言,奈何我已经6-7年没有碰过几何了,初中的题目都已经忘记了。比如相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今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帮老弟做题,结果到最后还是没能及时给他回复。结果最后在散步的时候突然想到HL定理,把之前所有的疑惑全部解开。结果发现是我自己把问题复杂化了,实际上还是定理没有记住,所以没能灵活做题。

晚饭后辅导同学学习,晚上应该可以早点睡。

6月28日,星期五

上完课,难得阳光比较好,坐在校园里享受了一下阳光,顺便为一个作业整理了素材。

下午的事情比较有趣。毕竟是为了明年毕业的大计,必须要提前规划。先去音乐、美术的教学楼里转了转,看了看里头的装饰以及通道。美术教学楼真有趣,有些作品看着很有意思。很可惜,塔楼上方进不去,毕竟所谓的塔楼只是电梯井。

其次,我又去Gerberding Hall的钟楼转了转,很遗憾,钟塔也是上锁的。学校的另外一个钟塔在Kane Hall,其位置在电梯井上方,需要通过学校电工房间通往屋顶然后再走到电梯井上方,虽然摸清了方向,但是房间依旧是上锁的。不过锁的类型应该搞清楚了。

最后又去其他教学楼里转了一下。听说我校在US News全球排名能到第7,我个人感觉多少有点水分。然而去了地质学楼,化学楼,生物楼,航空动力之类的理工科的教学楼,我才发现水的不是我们学校,是我的专业啊!

6月29日,星期六

今天写完了所有作业。明天去图书馆复习GRE以及完成一些数学以及编程的作业+复习。

6月30日,星期日

昨晚没有设闹钟,今天睡了个自然醒。精神充沛,感觉一身轻松。不过彼时已是早上9点多。花了两个小时时间完成一个Startup的可行性论证分析,然后就到中午了。中午吃的是昨天中午从饭店打包的干锅牛肉豆腐,或许是这几天吃了太多辛辣的东西,吃完后肚子有点不舒服。

今天心情比较好,去图书馆学习的脚步都轻松了很多。虽然西雅图的天仍然是阴的,但或许是我放假的亮度太暗,一出门还是刺激的睁不开眼,必须戴着墨镜。领了一份报纸后,揣着厚厚一沓报纸到图书馆坐着看。有凶杀案,有政变,有洗钱,真是个“美妙”的世界。

读完报纸后花了点时间做数学。我感觉虽然这个老师的背景非常传奇,但是他出的题目似乎和他上课讲的东西没有很大的相关性。上课能理解的东西换到做题上就完全不知道了。做题有种似是而非的无奈之感,而且因为没有解析,所以我只能反复研读笔记上的定义,然后推敲着做题。其中还得问问ChatGPT看看它的解题思路。发现我的做题过程和它一样,但显然我并不清楚每一步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下周得翘一趟编程课了,不然没空去数学老师的office hour。

下午还有另外一项有趣的事情,美国这边的诈骗水平还是有点低级了。建议骗子更新一下。详情见这篇文章

0%